1.课程建设目标
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以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进一步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围绕计算思维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这些组成部分如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讲授、相应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方法如何改进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为将来利用程序设计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在现有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开发新功能,围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高学生问题求解能力这一中心,探索实训内容组织形式,研究并实施能有效评价学生能力的可量化方法,设计开发具有人化性的、多样性的实训模块,为培养兼具较强计算思维能力和较强程序设计及实现能力的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以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建成教学与学科发展、教学手段发展同步的动态发展平台,成为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精品课程。
2.课程建设步骤
(1) 师资力量建设
①协调、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②选送、支持和鼓励课程组教师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进修和深造。
③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和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使本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⑤加强国内外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争取资源共享。
⑥鼓励课程组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并采取一定方式给予奖励。
(2)教材建设
①对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进一步完善,定期修订教材,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
将计算思维融入教材建设中去,根据教材和参考资料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更新有效的文献资料,满足教学的需要。
②对目前使用的实验上机指导书进一步修订完善,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将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全部改为网络课件,并根据学科以及及教学的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建成实时更新的网络电子教材,便于学生上网学习,同时将更多的辅助教学材料电子化、网络化,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3)教学条件建设
①进步完善教学实验室,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②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度,让学生能更自主地进行设计和进行实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
(4)教学质量建设
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实践过程中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②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
③建立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采用检查教学档案、听课、听取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现有的听课制度、上课制度、督导制度和学生对授课老师的考评制度,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
3.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2013年7月—2013年12月 完成重点授课录像,完成教学内容、部分授课录像的录制、重要素材动画、图片、学术动态等方面资源的上网;
2014年1月—2014年12月 完成全部课程的录像,编辑合成录像、素材、各种资源,资源同步上网;
2015年1月—2014年6月 本课程网上资源建设完毕,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完善,更新已经上网的资源内容。
4.一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除按国家新标准录制的全程授课录像外,本课程其他目大部分内容已经上网,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服务功能。计划在一年内完成全部内容包括全程授课录像、视频资源库、模拟试卷库、重要素材图片库等上网工作。
2013年7月—2013年12月 授课录像、配合录像将教案、PPT文档、素材等的完善,录像环境、设备的准备,录像拟分专题:数据类型及运算、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及字符串的应用、指针、结构体、文件操作的录像;
2014年1月—2014年6月 授课录像上网,全面完成基本录像与制作。 理论课教材如下:
实验课教材如下:
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以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进一步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围绕计算思维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这些组成部分如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讲授、相应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方法如何改进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为将来利用程序设计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在现有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开发新功能,围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高学生问题求解能力这一中心,探索实训内容组织形式,研究并实施能有效评价学生能力的可量化方法,设计开发具有人化性的、多样性的实训模块,为培养兼具较强计算思维能力和较强程序设计及实现能力的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以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建成教学与学科发展、教学手段发展同步的动态发展平台,成为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精品课程。
2.课程建设步骤
(1) 师资力量建设
①协调、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②选送、支持和鼓励课程组教师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进修和深造。
③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和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使本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⑤加强国内外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争取资源共享。
⑥鼓励课程组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并采取一定方式给予奖励。
(2)教材建设
①对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进一步完善,定期修订教材,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
将计算思维融入教材建设中去,根据教材和参考资料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更新有效的文献资料,满足教学的需要。
②对目前使用的实验上机指导书进一步修订完善,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将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全部改为网络课件,并根据学科以及及教学的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建成实时更新的网络电子教材,便于学生上网学习,同时将更多的辅助教学材料电子化、网络化,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3)教学条件建设
①进步完善教学实验室,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②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度,让学生能更自主地进行设计和进行实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
(4)教学质量建设
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实践过程中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②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
③建立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采用检查教学档案、听课、听取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现有的听课制度、上课制度、督导制度和学生对授课老师的考评制度,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
3.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2013年7月—2013年12月 完成重点授课录像,完成教学内容、部分授课录像的录制、重要素材动画、图片、学术动态等方面资源的上网;
2014年1月—2014年12月 完成全部课程的录像,编辑合成录像、素材、各种资源,资源同步上网;
2015年1月—2014年6月 本课程网上资源建设完毕,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完善,更新已经上网的资源内容。
4.一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除按国家新标准录制的全程授课录像外,本课程其他目大部分内容已经上网,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服务功能。计划在一年内完成全部内容包括全程授课录像、视频资源库、模拟试卷库、重要素材图片库等上网工作。
2013年7月—2013年12月 授课录像、配合录像将教案、PPT文档、素材等的完善,录像环境、设备的准备,录像拟分专题:数据类型及运算、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及字符串的应用、指针、结构体、文件操作的录像;
2014年1月—2014年6月 授课录像上网,全面完成基本录像与制作。 理论课教材如下: